曲靖师范学院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实施方案
各学院、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云发[2015]14号)、《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的通知》(云办通[2015]38号)等文件精神,大力推进“挂包帮”(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以下简称“挂包帮”),扎实开展“转走访”(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以下简称“转走访”)工作,全面加快脱贫摘帽步伐,确保我省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切实转变扶贫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推动农村扶贫开发,改善挂钩扶贫点的农村环境面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学校决定从2015年9月起到2019年12月对省委指定的会泽县者海镇拖木村开展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我校定点挂钩扶贫村的基本情况
会泽县者海镇拖木村地处者海镇东面,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省道“长巧线”穿境而过,交通便捷。东邻大井镇,与者海镇犀牛村、发基村、付家村接壤,辖大沟边、发和落、拖木、小瓦窑等4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778户、共2996人,国土面积12.79平方公里,海拔2060米,年平均气温12.6℃,年降水量840毫米。全村耕地面积1905亩,人均耕地0.67亩,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670元,主要以种植、养殖、外出务工等为经济来源,是者海镇十八个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拖木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但由于原有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增长方式单一,群众增收渠道狭窄,发展仍相对滞后。
一是增收渠道单一。主要以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科技含量低,农产品附加值低,未能发挥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优势,群众增收渠道单一,人均收入较低,急需进行产业发展扶持,帮助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水利设施薄弱。拖木村地处者海坝子东部边缘,水资源匮乏,虽经多年努力,人畜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农业生产用水仍旧比较困难,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是道路交通亟待改善。拖木村部分村内主干道已得到硬化,但硬化率较低,特别是居住分散的村组,仍旧以土路为主,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出行,也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四是文化设施欠缺。拖木村现建设完成“小广场大喇叭”项目一个,由于居住分散,覆盖面不广,仍有很大一部分群众无法共享文化建设成果,业余文化生活匮乏,急需加大投入,加强文化、体育及娱乐设施建设。
五是脱贫致富任重道远。拖木村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贫困人数多。全村778户居民,居住土木结构房屋的有276户,占全村的35.48%;贫困户428户,占全村55.01%;贫困人口1339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4.69%;外出务工人员678人,且全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逐年增加。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
我校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开展“挂包帮”活动,深入扎实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做到对象、目标、任务、措施、帮扶、保障“六个精准”,真扶贫、扶真贫,在推进扶贫解困、改善乡村环境、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基层组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确保我校挂钩的会泽县者海镇拖木村贫困人口到2019年年底如期脱贫。
围绕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下四条工作原则:
1.坚持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的原则。按照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区分类别,定向施策,确保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
2.坚持群众受惠、重点突出的原则。以群众得实惠作为定点挂钩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集中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打牢基础,为拖木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围绕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方针,重点抓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点项目、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3.坚持立足实际、自力更生的原则。各位扶贫干部要立足本职、发挥专长,善于发现扶贫开发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途径,提出有价值、有水平、有预见的意见建议,切实推动我校扶贫开发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把扶贫开发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拖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还要充分发挥拖木村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向“参与式”、“整体式”转变。
4.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我校实际,一方面要在改善拖木村民生上下真功、出实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优势,坚持“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以智力扶贫为主、资金投入为辅的扶贫开发策略,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易接受的地方入手,由浅入深,以点带面,因势利导,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帮扶效果。
三、参加“挂包帮、转走访”干部范围
校级领导、党委委员14人,管理机构任实职的处级干部34人,共计48人。
四、目标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我校在“挂包帮”、“转走访”活动中联系点为会泽县者海镇拖木村。2015年年底以前将原来下派到会泽县五星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队长和指导员调整到会泽县者海镇,2016年开始选派优秀干部到者海镇担任挂职领导和扶贫工作队队长。在对336户贫困户进行遍访的基础上,按照厅级干部重点帮扶4户、联系3户、处级干部帮扶3户、联系4户的标准,对者海镇拖木村的153户贫困户进行重点帮扶、183户贫困户进行联系。各位干部要认真学习省市“挂包帮”文件精神,明确“挂包帮”工作具体任务,工作责任和纪律要求,确保“挂包帮”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实现走访全覆盖。
(一)进村入户开展调查
各位干部要深入挂钩点,走访贫困村贫困户,认真填写《云南省贫困村访谈问卷》和《云南省贫困户访谈问卷》,做好走访记录,掌握贫困状况。重点区分哪些属于重点帮扶对象,哪些属于一般联系对象,为下一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有力依据。
(二)完善建档立卡资料
认真核对贫困村贫困户信息,全面摸清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准确掌握导致贫困的原因和实际需要,细化完善建档立卡资料和精准扶贫信息动态管理。
(三)做好相关政策宣传
积极向挂钩点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省市委决策部署、各级支农惠农和扶贫攻坚政策,收集各项支农惠农和扶贫开发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干部职工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形成合理预期,摆脱意识贫困和思路贫困,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四)研究制定帮扶措施
根据走访了解的情况,协同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贫困村脱贫规划和贫困户脱贫发展计划,使帮扶工作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措施。在“转走访”过程中,要跟踪了解帮扶项目实施情况和结对帮扶户发展情况,想方设法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时调整完善帮扶措施,协调解决帮扶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贫困群众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确保帮扶工作见实效。
(五)收集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广泛开展民情恳谈,接待群众来访,听取群众意见,记录民情日记,撰写民情报告,了解挂包点发展状况,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工作建议。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加强教育疏导,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
(六)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
指导镇村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大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力度,培养壮大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帮助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大镇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把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五、实施步骤
学校将在总结八年来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把挂钩扶贫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明确1位副校长具体负责分管挂钩扶贫工作,将不少于40万元的定点扶贫资金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学校领导班子至少研究2次定点挂钩扶贫工作,并深入扶贫挂钩点进行调查研究或现场办公不少于2次,结合挂钩扶贫点的实际,重点扶持1到2个扶贫项目。同时,认真按照上级部署选派政治素质好、年富力强、懂技术、会管理、有开拓精神的干部到扶贫点挂职,全面推进挂钩点的扶贫工作,努力为挂钩扶贫点兴办实事,重点提高挂钩扶贫点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一)指导扶贫点党组织建设,为扶贫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着力解决扶贫点党组织领导班子思路不清、办法不多、战斗力不强等问题;着力解决部分党员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不实等问题,使其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自觉做到政治坚定、忠诚可靠,履职尽责、敢于担当,勤于学习、敏于思考,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严明纪律、守住底线,努力成为“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进而促进挂钩扶贫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结合扶贫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制定党员干部培训规划,由学校领导率学校相关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挂钩扶贫点,以开设党课、政策宣讲、组织培训等各种措施加大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家园建设的认识,从而带领和帮助群众致富。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结合我校定点挂钩扶贫资金量投入的实际,本着群众受益面广、投入资金合理、建设工程独立的原则,帮助拖木村合理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有限资金帮助解决拖木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指导、扶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要在发挥烤烟等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学校“给钱给物不如给条致富路”的帮扶理念,规划在拖木村连片示范种植蓝莓,通过蓝莓示范种植,带动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以科技帮扶为突破口,多渠道开辟致富门路
继续利用我校科技、人才、信息等优势,组织一批教授、优秀教师深入拖木村,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并为经济林果、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等方面进行培训,向贫困户宣传科技知识,帮助农民群众学习致富技术、掌握致富技能,使贫困户掌握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多渠道、多形式拓宽增收途径、开辟致富门路。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从品种改良入手,指导拖木村连片开发种植业,使种植更加科学化。未来几年规划并实施蓝莓种植,初步实现新型化、规模化、标准化、良种化、区域化集中连片种植,把发展新型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抓手。
学校积极鼓励扶贫开发等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项目,在科研立项、经费支持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四)把挂钩扶贫与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
在者海镇一中、者海镇拖木村小学两所学校中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到学校参观、学习、查阅资料和免费接受培训,让广大贫困山区中小学教师开阔眼界,通过开展活动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组织我校语文、数学、英语等方面的教授、优秀教师有针对性地到者海镇为当地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培训,促进和带动当地师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认真选派优秀实习生到会泽一中、者海镇一中开展教育实习工作,使我校毕业生在掌握师范技能和教学本领的同时,也为实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校师资不足等困难。
(五)把挂钩扶贫工作与家庭贫困户帮扶、社会工作、心理疏导等工作紧密结合
组织大学生“三下乡”宣传活动,为贫困地区带去文化、科技、卫生知识。充分发挥学校优势,继续利用寒暑假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广泛动员大学生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和谐社会建设宣传、红色之旅参观服务、科技创新和创业行动、支教扫盲、文艺演出、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的同时,重点组建三至五支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团,到附近贫困乡镇开展送文艺、科技、家电维修、社会服务等下乡的大学生实践活动。
坚持党员和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号召全校教职工与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助学活动。成立相应的基金会,负责筹款、捐赠、资助等活动,给予拖木村贫困家庭生活上的资助和思想上的关心、鼓励,并积极完善长期帮扶机制。对贫困户家庭在读学生每年8月底给予一定的经费帮助和慰问,对孤寡老人每年春节前给予送温暖慰问,对收留孤寡老人的家庭每年春节前给予一定经费资助作为爱心奖励。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的作用,积极引导拖木村贫困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协助贫困户个人、贫困户家庭、拖木村经济建设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要求,增强贫困户家庭自身解决贫困问题的能力,及早帮助他们发挥自身潜力脱贫致富,完成帮扶工作任务。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对特殊帮扶群体(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的心理进行疏通引导,促进帮扶对象身心健康,提高他们主动应付特殊境况的能力。
六、保障措施
(一)时间安排
从2015年开始全面组织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2015年8月底前完成“挂包帮”组织到位工作,10月底以前完成第一轮“转走访”任务,以后每年不少于1次回访,形成制度。
(二)深入开展“转走访”
学校领导要带领相关干部职工深入挂包村入户走访,面对面了解情况,认真填写《云南省遍访贫困村访谈问卷》、《云南省遍访贫困户访谈问卷》,做到对贫困农户家底清、情况明。
(三)整合力量,创新工作
要根据曲靖市出台的操作办法和手册,结合者海镇和拖木村的实际,开展遍访贫困村民小组、贫困户的工作。要根据省、市、县的相关政策和规定,整合力量,创新思路,制定强有力的帮扶措施,切实推进工作。
(四)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
把“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纳入督查范围,加强督促检查,并接受省、市相关部门的督促检查。把“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内容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和干部评先评优及问责的重要依据。学校扶贫开发“挂包帮”、“转走访”办公室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采取平时抽查通报和年终检查奖惩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促进工作。
(五)严明工作纪律
相关领导干部在“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中,要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轻车简从,真心扶贫,不得增加基层和贫困户负担,自觉维护学校和干部形象。
(六)营造浓厚氛围
要深化对“挂包帮”工作重要性认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积极宣传报道各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营造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正能量。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好做法、好经验,要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媒体的作用,及时挖掘提炼和总结推广,树立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七)落实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将投入不少于40万元的扶贫专项经费保障“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学校将根据省市有关工作安排,及时调整经费预算,保证临时性扶贫项目的正常实施。
中共曲靖师范学院委员会
2015年10月23日